高考,一年一度的国家级大型盛事,每年都会受到社会高度关注。之所以能够如此,重点在于这场考试关系着无数家庭的命运,多少孩子通过高考被名牌大学录取,实现了人生转折,带着全家完成了阶级跃迁。然而,我们夸赞“高考”的美好,但是,也要看到高考背后带来的对中国教育的“伤害”。越来越功利化的教育,剥夺了多少孩子中学以前的快乐。
为此,当“马化腾15岁拿着父母给的700元钱,买了一个天文望远镜”的童年经历被曝光时,“敢言教授”郑强说:“这才是真的教育!”
马化腾,何许人也?大众心中无可争议的成功人士,做过中国首富、受过国家嘉奖,他创造的企业改变了中国人乃至整个世界的交流沟通方式,在时代的洪流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痕迹。
正如一句西方谚语所说“一个人的成功,背后必然拥有可以追溯的童年”,马化腾亦是如此。1971年,他出生在海南。从小父母对他的管教并不严厉,学习也没有特殊要求。因此,他的童年几乎是在一边玩一边学的过程中度过,学习成绩不见得多好,却发展出了很多兴趣爱好,换作现在,他可不是学校定义的“好孩子”。
14岁那年,在改革春风和经济特区的浪潮中,他跟随父母来到了深圳,也开始了初中生活。年纪和年级的增长,以及所处城市的大变迁,让他的兴趣爱好再次激增,他喜欢上了天文学,每天都幻想着能和天上的星星沟通交流,或许这也是为什么后来他创造的一个手机聊天工具首页会是“天文图片”的原因。
1986年,马化腾15岁,正在上初中三年级,他看中了一个700元的天文望远镜,想要买。当他向父母提出这个请求的时候,父母没有责怪他,反而为了鼓励孩子发展兴趣爱好,毫不犹豫地拿出700元钱,给他买下了那个天文望远镜。
同年,马化腾用这台望远镜,观测到了76年一遇的哈雷彗星,并且拍摄到了照片,还写了一篇调查报告,投稿到北京,拿到了三等奖,并获得了40元奖金,这也是他人生之中赚到的第一笔钱。
好的教育就应当是“唤起兴趣,鼓舞精神”,这也正是郑强教授最为赞赏的教育方式。所以,马化腾现在能够成功,成为时代潮流的弄潮儿,多亏了父母毫无保留地支持他发展各类兴趣爱好。
反观现在的教育,学校看到了人们对高考的重视,大搞功利化教育,攀比名校升学率,幼儿园小学化、小学中学化、中学大学化。家长也不得不为了“升学”,给孩子报各类培训班、提优班、兴趣班。用郑强教授的话说,就是“把吃奶的劲全用上了,大学教授都不会做的题,拿给孩子做。中国的孩子不是输在起跑线,是被累死在起跑线上,搞死在起跑线上。”
曾经有人发问“为什么在社会动荡的民国时期能够涌现很多大师,现在,到了和平年代却不见一个?”看看现在的教育就能明白,大家刷一样的题、考相同的试、上一样的培训班,现在的人才就像“流水线作业”,出来的都是“工业品”,任何天赋和专长早已被消磨得一干二净。
郑强教授甚至以此抨击这就是中国出不了诺贝尔奖科学家的真实原因,他认为,如果莫言从小到大,上的是最好的小学、最好的中学、最好的大学,休想拿到诺贝尔文学奖。
通过高考被名牌大学录取,毕业找到好工作,赚大钱,带领全家实现阶级跃迁,这种靠教育来谋生和发达的理念并非不可以。但是,如今却被我们过度重视,教育的本质不是谋生,是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促使孩子价值观、生命感、创造力的觉醒,激发孩子的潜能,解放孩子的智慧,以实现自我生命意义的自由。
所以,青少年的教育,应该是让每个人都是独特的,唤醒孩子的兴趣,注重孩子的个性发展,马化腾的成功就是如此,这才是真的教育!
扫二维码用手机看